后疫情时代,消费者信心如何?对哪些消费品类将持有谨慎态度?
近日,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勾勒出疫情好转之后消费者的生动画像。调查显示,随着疫情逐渐平息,国内消费者信心正逐步恢复,未来几个月,大多数消费者在某些品类上将恢复较高水平支出。但也有仍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一些品类支出将保有谨慎态度。
此次调查分别在2月、3月共计调研了约2500名中国消费者,衡量他们对以下8个品类的消费态度:酒类、彩妆、护肤品、零食、家庭清洁、个人护理、生鲜食品和婴儿护理。
疫情一度在2月令很多线下消费暂停,然而,伴随每日新增病例数下降,消费需求正逐步恢复。在3月份进行的调查中,约一半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2至3个月后经济可能恢复增长(乐观者较2月份高出5个百分点)。高线城市受访者更为乐观,约55%受访者表达了乐观情绪,低线城市约为40%。
疫情爆发期间,随着需求全面萎缩,8个被调研品类中多数品类遭遇冲击,特别是非必需品。调查显示,约30%的消费者减少了护肤品和酒类的使用量,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减少了彩妆类产品的使用量。但另一方面,高线城市较富裕受访者中,约30%在疫情期间反而增加了护肤品使用量。
在被问及疫情结束后消费品使用量如何变化,多数受访者表示,多数品类的用量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60%至70%受访者预计消费品使用量将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略有提升;10%的受访者表示将大幅增加消费品使用量,可能一定程度反映了需求的延迟。不过,20%至30%的受访者表示将继续保持谨慎,略微甚至大幅减少各品类使用量,这也特别对彩妆、护肤、酒类等非必需消费品提出了挑战。
此外,疫情期间,在被调研的8个消费品类中,选择线上购物的消费者比例较疫情前均有15至30个百分点的增长。为应对这一趋势,许多消费品公司都加大了对社交、电商和全渠道营销的投资,而此举反过来又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这股趋势能否延续至疫情后?调查显示,各消费品类具有较大差异。
在线上营销较为如鱼得水的是触网较早的彩妆、护肤等品类。疫情爆发前,护肤和彩妆品类就有约30%的销售额来自线上,此次疫情中又不断加码了线上布局。对于这类已经在电商销售渠道中占领先机的品类,今后的发展路径相对清晰。
但对于类似生鲜这样电商渗透率较低的品类,未来前景尚不明确。调查显示,虽然这些品类在疫情期间线上销售增加,但疫情高峰期出现的线上销售激增现象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相关企业还需克服本品类发展电商时遇到的结构性障碍,包括便捷的线下替代渠道、高昂的供应链成本和非标准化的产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美食美酒中国 更名为:美食美酒e网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本站发布的所有企业资讯内容为企业或公司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需谨慎。
尝鲜是一种生活态度,每天了解最新鲜的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酒水食品饮料网络信息
COPYRIGHT©2019 ALL RIHGTS RESERVED 美食美酒e网(原网站名美食美酒中国)
咨询:QQ:812183308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760号-1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